大班音乐活动教案:以故事为载体,激发音乐表现力69


故事,是孩子的天堂,是他们探索世界、发展想象力的最佳途径。音乐,则是情感的表达,是心灵的语言。将故事与音乐巧妙结合,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,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,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。因此,设计以故事类型为载体的音乐教案,对于大班幼儿的音乐教育至关重要。

本教案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——《森林音乐会》为例,阐述如何将故事与音乐教学融会贯通,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,希望能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。

一、活动目标

1. 理解故事内容,感受不同动物的声音特征及音乐情绪变化。

2. 学习根据故事内容,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,并尝试简单的合奏。

3.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,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,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。

4.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,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和音乐。

二、活动准备

1. 故事背景图:一幅描绘生机勃勃的森林场景的图画。

2. 故事录音:一个朗读流畅、声音清晰的《森林音乐会》故事录音。

3. 各种打击乐器:例如铃鼓、木鱼、沙锤、三角铁等,数量要足够满足幼儿的需求。

4. 乐器图谱:根据故事中出现的动物,配上相应的乐器图片,便于幼儿选择乐器。

5. 多媒体设备(可选):可以播放一些动物叫声的音频,或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,以增强课堂氛围。

三、活动过程

(一) 导入部分 (5分钟)


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,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。教师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提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喜欢听故事吗?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——森林,听一场特别的音乐会!” 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。

(二) 故事欣赏 (10分钟)


播放《森林音乐会》故事录音,教师同时配合图画讲解,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。在故事中,可以适时停顿,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,例如小鸟的叽叽喳喳,青蛙的呱呱叫声等,增强幼儿的参与感。

(三) 乐器选择与练习 (15分钟)


教师展示乐器图谱,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出现的动物选择合适的乐器。例如,小鸟可以用铃鼓来模仿清脆的叫声,青蛙可以用木鱼来模仿低沉的叫声,熊可以用大鼓来模仿沉重的脚步声等等。教师可以示范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,并引导幼儿进行练习,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。

(四) 集体演奏 (15分钟)


再次播放故事录音,幼儿根据故事内容,用自己选择的乐器进行演奏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合奏,例如,在故事高潮部分,所有幼儿一起演奏,营造出热烈的氛围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,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。

(五) 总结评价 (5分钟)


活动结束后,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,例如,演奏了什么乐器,喜欢哪个动物的声音,等等。教师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,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,并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。

四、教学反思

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教师需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,引导他们积极思考,大胆表达。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,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。同时,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,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。

此外,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选择不同的乐器,或者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音乐活动,例如创作简单的乐谱,编排简单的舞蹈等等,以不断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水平。例如,可以尝试用卡农进行故事背景音乐的铺垫,让孩子体验卡农的循环之美。还可以根据故事的节奏设计一些简单的律动活动,让孩子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。

总之,以故事为载体的音乐教案,不仅能丰富幼儿的音乐活动形式,更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、表现力及创造力,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音乐,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。

2025-05-07


上一篇:音乐类型书签图片卡通:带你玩转音乐世界的小可爱

下一篇:街头音乐的类型大盘点:从民谣到嘻哈,探秘城市的声音